首页 >> 新闻信息 >> 正文

17541个村得到有效治理!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

日期:2021-10-12 作者: 关注:

“截至今年7月,全省有1754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,治理率达到61.7%。”这个数据是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、总工程师赵乐晨在8月30日新闻发布会上所透露的。

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人居环境的“窗口”工程,同时也是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的重要举措。赵乐晨指出,生态环境厅始终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硬任务,下硬功夫,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,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
建管并重

强化设施建设运维资金保障

近年来,生态环境厅相继出台了四川省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《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推进方案》等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政策体系逐步完善,推动工作从“有名”到“有实”转变,在布局优化的基础上推动实现环境优美。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,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工作考评内容。

一是推动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机制。省级正在组织编制《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》,巴中市、绵阳市、雅安市出台了《意见》或《通知》,加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,内江市、达州市正在制定相关政策。泸州、广安、眉山、资阳4市所辖全部县(市、区)均出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。二是强化设施建设运维资金保障。大力推进投融资政银合作,生态环境厅分别与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、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签订合作协议,融资额度约1000亿元,重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,省财政给予贴息支持。三是开展已建成设施运行情况调查并推进整改。印发了《关于开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“回头看”专项行动的通知》,基本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台账,对于设施停运破损、管网未配套、处理能力不符合实际需求、出水水质不达标等非正常运行情形,各地正在制定整改方案。

因地制宜

推进试点示范

据介绍,我省充分考虑环境容量、经济水平和村民习惯等,在治理模式、工艺选择、资源化利用等方面,因地制宜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工艺路线,优先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,重点关注饮用水水源地等敏感区域,有效衔接农村厕改和黑臭水体整治。靠近城镇、有条件的农村地区,采用纳管模式,将生活污水就近接入城镇市政管网;离城镇较远、人口密集的地区,实行集中治理,建设集中式处理设施,实现达标排放;地形复杂、人口较少的地区,实行分散治理,优选低能耗或无动力的处理技术。

此外,2019年以来,我省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7.05亿元,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3亿元,重点支持4600个行政村开展“千村示范工程”建设,办成了一批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。生态环境厅指导广元市苍溪县、南充市仪陇县、阆中市、巴中市巴州区、南江县5个县(市、区)成功纳入全国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试点,各地主动作为、积极探索,初步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。

谋划“十四五”

全力完成目标任务

那么,“十四五”时期我省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有哪些工作谋划?据厅农村生态环境处处长蒲彬介绍,当前生态环境厅正在全力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工作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省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规定,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当中,持续重点关注城乡接合部中心城区,特别是刚脱贫的一些地区,优先考虑、精心策划、实地调研、因地制宜,保证所建设施,建得好、用得起、成本低,达到简单实用、成本适中、群众乐意、实事求是的治理路径。首选资源化利用方式,降低治理成本,优选生态宜居的相关政策和要求,优先推动简易、管用、有效的方法和机制,形成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好的方法和经验,加快出台《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》,全力完成相关目标任务。

关闭

联系我们

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羊马镇永和大道6号

电话:028-68611666 邮编:611301

关注我们

手机扫码关注

微信公众号